連云港名人傳說---東海孝婦
出自連云港市屬地區(qū)的東海孝婦事跡,史載于《漢書)、《王子年拾遺記》、《太平寰宇記》、《海州隆慶志》等典籍。元代劇作家關(guān)漢卿根據(jù)東海孝婦的記載和口碑,創(chuàng)作不朽名劇《竇娥冤》。
連云港市云臺區(qū)(現(xiàn)開發(fā)區(qū))朝陽鎮(zhèn)北側(cè)山頭現(xiàn)存"漢東海孝婦祠",俗稱娘娘廟,又叫竇娥廟,據(jù)考證始建于宋代,北宋詩人蘇東坡、文學(xué)家石曼卿專程到此憑吊。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民間在此舉行廟會,敬祀孝婦。
漢代有個女子周青,娘家在東??な駱?,婆家在巨平村,即今連云港市云臺區(qū)(現(xiàn)開發(fā)區(qū))朝陽鎮(zhèn)(舊名新縣)。后人在新縣村北修孝婦祠和衣冠冢。漢時,東??ぶ卧谯俺?,郯城城東孝婦冢,則是孝婦蒙冤被斬后當(dāng)?shù)匕傩諡槠渲鸬拇筅?,兩千多年來受到世人敬重。明朝張世則曾題詩憑吊∶
郭外孤嶺孝婦丘,萎萎宿莽幾經(jīng)秋。
芳標(biāo)不逐年華換,往跡猶隨史牒留。
曾動高天干早魃,空令良吏識煩憂。
漢家對簿真何事,豈獨韓楊趙蓋愁。
這首詩贊美了孝婦的美德,抨擊了漢代官場的腐朽黑暗,感嘆的豈止是這一個民間弱女子,連在朝做大官的韓延壽、楊惲、趙廣漢、蓋寬饒不也一樣被漢宣帝冤殺了嗎!
講故事的說,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為博望侯,在東??げ┩@地方栽下了從西域帶來的花卉瓜果,栽了好多石榴樹,就留下了"石榴樹"這么個地名。
當(dāng)時,石榴樹附近有一家姓周的,生個女孩,叫周青。周家貧窮,母親早早去世,父親識倆字,做不了事,也種不了田,無奈將女兒送給百里之遙的巨平村老親戚家做童養(yǎng)媳婦。結(jié)婚沒幾年,周青的丈夫服徭役受傷亡故,不久一個獨子又得病死了。好端端的一家人,就剩下了一個年邁的婆婆,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子和周青自己,寡婦娘們怎么過呢?周青白天上山打柴,晚上紡線織布,將就過著清貧的日月。
周青為人忠厚善良,有一點好吃的先敬婆婆,后敬小姑,自己空著肚子;有一點好穿的也先敬婆婆,后敬小姑,自己穿著破的,過一天了一日的毫無怨言。婆婆看了不過意,就勸媳婦說∶"孩呵,你年紀(jì)輕輕的,這么死守活熬,哪天才是個頭呢?我看你不如尋個妥當(dāng)?shù)娜思壹蕹鋈グ?"周青感嘆自己生的黃連命,嫁到蜜州也不會甜,更不愿婆婆和小姑受罪。
婆婆生病了,周青日夜守在床邊,煎湯熬藥,端尿端屎,婆婆疼得哼一聲,她也呼哼一聲,就跟病在自己身上似的。婆婆吃不下飯,她說∶"媽呀,你想吃什么呢?"婆婆說∶"什么也不想吃,就想吃那紅棗子。"這時正是寒冬臘月時節(jié),家里沒有紅棗子,上街又沒買到,她急得一夜睡不安穩(wěn)。
第二天大清早,周青與小姑子兩人到山澗溝抬水,在往回走的路上,看見一個又紅又圓的大紅棗子掉在一泡狗屎上。周青心想,婆婆不是要棗子吃嘛?就拾起來了,先擦擦,覺得不素凈,又放在水里來回洗,洗過就放在自己嘴里含著?;氐郊依?,她打嘴里掏出紅棗子給婆婆。臨吃前,她又偷偷地放進(jìn)自己嘴里咂咂。那棗子雖說是在狗屎上拾的,經(jīng)她這么擦啊,洗啊,咂啊,那狗屎味早沒了。婆婆一吃,病情好了不少,精神也來了不少,心里感激媳婦的一片孝心。
下晚,婆婆又想吃青菜。那個寒冬時候哪里來新鮮蔬菜呢?周青沒辦法,趕快下山,尋遍山坡澗溝,在向陽崖坡里鏟了一把婆婆蒿的嫩芽芽,自己覺得婆婆吃婆婆蒿也正合適。跑到山澗溝邊,揪揪,剔剔,洗洗,弄得干干凈凈拿回家,炒炒,家里正好還有半小缽香油,油多不壞菜,多放了一些。婆婆高高興興地全吃了。誰知過了一會兒,婆婆突然嫌心里不好受,轉(zhuǎn)眼之間頭也歪了。周青急得直轉(zhuǎn)也沒法子。小姑子呢,心眼不好,是個多嘴精,告訴媽媽說∶"嫂子早就不安好心了,說不定這是從山上采來的毒草反藥,害你哩。"婆婆不信,小姑子又說∶"早上你吃的那個大紅棗子,還是她從狗屎上拾來的呢,偏什么好心啊!"婆婆還是不信。時間不長,老婆婆慢慢地套拉了頭。如今民間小孩還有唱"婆婆蒿,犯香油,老婆婆吃了耷拉頭"的民謠。靈不靈呢,不懂??傊还苁裁丛?,老婆婆倒是真死了。
小姑子慌忙跑到縣衙告狀,說∶"嫂嫂毒死了我媽媽。"縣里下令捉來周青。周青申辯未殺婆母,自訴是小姑誣告。案子報到了東???。當(dāng)時郡衙接管案子的是于公。于公是漢宣帝時丞相于定國的父親。于公的老家就在云臺山下的于公疃。于公精通法律,治獄勤謹(jǐn),接手周青謀害婆母一案,就明詢暗訪,察知為一樁大冤案。于公百般為周青表白,說∶"這個婦人贍養(yǎng)婆婆十多年,以孝聞名鄉(xiāng)里,四鄰沒有閑言,請求給一生路。"太守愚昧,不聽于公再三直諫,不作詳查細(xì)詢,糊里糊涂就將周青定了死刑。于公沒有辦法,懷抱案卷,在衙門里嗪啕大哭,辭職匆匆走了。
太守斷定于六月初三將周青斬首。臨受刑前,周青大呼冤枉,將平時喜歡的石榴枝插在地上,又要求豎起十丈竹竿,懸掛五丈白綾,當(dāng)眾立誓∶"我周青若有不孝大罪,情愿一死,鮮血當(dāng)往下流,石榴枝即枯;周青若蒙冤而死,我求蒼天有眼,應(yīng)我三件事∶鮮血往上噴滿白綾;石榴枝開花,樹大成圍;六月飛雪覆蓋我尸。"說罷伸脖子就刑。行刑過后,果然如周青所言,鮮血直往上噴涌,將高懸的白綾染成紅色。本來是熱烘烘的六月天,頓時烏云四起,寒風(fēng)呼嘯,滿天飄起鵝毛大雪來。滿城人嚎陶大哭,哭聲數(shù)里,驚天動地。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涌出城廓,手捧泥土,立時為周青堆起了數(shù)畝方圓數(shù)丈高大的墓冢。再看石榴枝果然成活開花,過后長成了大樹。周青的娘家人聽說石榴樹有靈,紛紛栽植,周圍石榴樹多了起來,以致石榴樹成了村名,鎮(zhèn)名。
時過多年,東??Q了位新太守。這位太守拜訪于公時,于公獻(xiàn)出周青全部案卷,告訴他說∶"孝婦不當(dāng)死,前太守強(qiáng)斷,周青臨刑之言都應(yīng)驗了。"新太守詳細(xì)審閱案卷,又到民間訪問查證,兜底弄明了案情,當(dāng)即為周青平冤,還宰殺了三牲,親自到周青家上祭祀,旌表孝婦的德行。
元朝戲劇家王實甫、梁進(jìn)之、王仲之三家,先后將孝婦事跡編成《于公高門》。大戲劇家關(guān)漢卿以周青為模特,寫成了名垂青史的《感天動地竇娥冤》。
后來,云臺山新縣和郯城都建有孝婦祠。新縣孝婦祠后有竇娥墳和千年古榕樹。清道光十九年,淮北鹽運史司海州分司運判童濂倡捐重建。新縣孝婦祠西由頭荒墳臨近大路,,有一石碑,上書"漢東海孝婦之墓"。進(jìn)祠門,正殿開闊三間,正中木龕內(nèi)端坐風(fēng)冠霞帔、慧眼微開的孝婦塑像,精彩莊嚴(yán)。兩旁楹聯(lián)是∶"梓里奉馨香,合萬家誠意,感通自見雨晦應(yīng)侯;海隅資保護(hù),歷千載神功,普遍方知慈孝同心。"梁柱上懸掛歷朝官員題獻(xiàn)的匾額。塑像前分布鐘、磬、皮鼓、木魚、香爐以及祭器,井然有序,莊嚴(yán)肅穆。正殿西間為孝婦寢堂,專祀孝婦的婆婆。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廟會,前來求愿了愿敬香的人絡(luò)繹不絕,香火不斷。清朝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來娘娘廟求子,后又來還愿、特為東海孝婦重塑金身。
苗運琴 張義壯 朱守和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