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歡迎訪問連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專業(yè)旅游攻略網站!

        客戶服務熱線:7:30-22:00

        181-1521-0001

        您當前位置: >>旅游攻略>>尋訪東海孝婦祠---連云港市庵觀堂院遺跡

        尋訪東海孝婦祠---連云港市庵觀堂院遺跡

        來源:連云港旅游 | 時間:2021-10-20 | 查看:869次

        尋訪東海孝婦祠---連云港市庵觀堂院遺跡

        東海孝婦祠在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朝陽鎮(zhèn)新縣村北、港城大道公路南側,俗稱娘娘廟、竇娥廟。文革中被毀.辟為粉條廠。1997年原連云港市云臺區(qū)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今由市佛教協會管理,名之興國寺。有正殿三間、前殿三間,山門三間,均為硬山式仿古建筑,碧瓦紅墻,與其東側巨平山上的綠樹形成鮮明的對比。山門設于正殿、前殿之間,面向西,額懸"興國寺"金字黑題。

        據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孝婦祠在東??h北三十三里,巨平村北",明張峰《隆慶海州志》曰∶"在東海新縣北二里,孝婦冢前,正祠三間,東為慈孝堂,與姑并祀。東廂二間,門二重,有司春秋致祠";清唐仲冕《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然州境奉祠,歷年久遠,人皆呼為奶奶廟。秉彝之好,婦孺皆同,其俎豆當與山海并永矣!乾隆四十八年春,知州林光照因開浚漣河,晴一月,工竣,蠲俸其祠。嘉慶八年秋,知州唐仲冕禱雨于祠,三日而雨,題'孝德靈感',以彰其靈";近人張學瀚《云臺導游詩抄則曰∶"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兩江總督長沙陶澍巡海至此,焚香乞子。次年得子,感其神靈,蠲俸興工,式廓舊規(guī),虔新塑像。飭海州牧王川賓,分司童濂督工。十九年九月經始重建正殿三間,東廂三間,西廂三間,前山門三間,均畫棟雕梁,整齊嚴肅。又建于公殿三間,慈孝堂三間,眾神殿三間,前山門三間,廚房三間,東屋三間,以及環(huán)冢筑垣三百余尺。至道光二十年八月落成,計期將及一年。周圍種植樹木,陰森茂密,以肅觀瞻。殿前松柏摩霄,海棠抱月;殿后古木參天,寒鴉晚噪。西廂一望,獅巖聳立,斜陽橫亙于前。嵐光飄蕩,拖于幾席間,真勝境也。州牧春秋日,豬羊各一口,香帛酒醴,致祭廟前;地方紳士贊禮,庶幾根本克端,無虧至性焉";清《云臺山志》也載∶"孝婦祠,即漢東海孝婦也,祠在新縣北二里,傍有二冢。相傳孝婦死附于姑墓,工人為之祠于墓側。海州每年春秋以少牢祭之";民國《連云一瞥》則曰∶"……每年廢歷三月三日,香火甚盛。即明顧乾'荒祠春會'為云臺三十六景之一"。由此一干史籍所敘,連云港地區(qū)從北宋到民國,祭祀孝婦的習俗蔚然成風。孝婦祠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香火也越來越旺,競然發(fā)展成為如今每年定制的"廟會"!

        1984年全市文物大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孝婦祠遺址旁的粉條廠貨場,發(fā)現了有關孝婦祠的九塊殘碑、有白色大理石質的"漢東海孝婦祠"山門匾額,楷書陰刻,寬1.45、高0.47、厚 0.15 米,字徑20厘米;有明代嘉靖年間海州知州王同撰《哀孝婦》詩刻殘碑,高1.30、寬0.47、厚0.16厘米,行草陰刻,字徑8厘米;有民國江蘇督學易君左的《孝婦吟》殘碑上半部,殘高 1.15、寬0.37米,楷書陰刻,字徑6.5厘米,篆額"孝婦吟"。此外,還有《慈孝堂山門田地碑》以及《孝婦祠田地碑)等殘石。

        東海孝婦祠,我去過三次。第一次是1990年,剛剛工作的我在海清寺塔院內見到了那塊"漢東海孝婦祠"門額。關于東海孝婦竇娥(或周青)的故事,國人可謂耳熟能詳,我當然也不例外,可東海竇娥是自己的"老鄉(xiāng)",我還是頭一次聽說,更令我慚愧的是云臺山里的娃娃們也知道"竇娥廟"就在朝陽鎮(zhèn)!所以,帶著求知的好奇和疑問,我約了朋友一塊,直奔朝陽。當時的孝婦祠清末硬山式民居一樣的墻、壁基礎尚存,東西廂房還被工廠利用著。只是屋里屋外堆滿了貨物,難覓圣祠當年香火鼎盛的舊貌。至于祠后孝婦冢的位置卻只有靠當地老人的手指確定了,因為那兒已經被人建造了房舍。第二次是1997年,云臺區(qū)政府為搞旅游開發(fā),把工廠遷出祠外,在孝婦祠原址上建起了一座三間大殿,名曰∶"孝婦殿"。新祠新貌,也頗嚴整,當地百姓拍手稱快。我去卻不是為了進香乞福,只是想看看1984年發(fā)現的那幾塊殘碑!可是那些碑卻不知了去向。第三次是2003年5月,非典疫情剛過,我就和幾位同事不速而至。迎接我們的是衣著整齊的佛門弟子,正是他們把孝婦祠改名"興國寺"的。當然也正是他們把原先的娘娘廟清理得干凈利索,也正是他們把1984 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而前幾年又不知下落的那幾塊殘碑重新搜集起來。住持僧還說要利用這些殘碑修建一座碑廊呢!這次造訪我才發(fā)現,東海孝婦祠的原有建筑,在地表上還可辨認的只有正殿東首的廚房和東配殿(慈孝堂)的臺基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路過郯城,在郯城東郊1公里,路南50米,東距孫葛莊村500米,西距東外環(huán)30米的地方,見到了傳統觀點所認為的孝婦冢。冢高6米,周長80米,在冢旁孤零零地豎著兩塊石碑。細讀碑文,方知一塊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所立,一塊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所立。孤冢一座,清涼世界。難道這就是清唐仲冕《嘉慶海州直隸州志》所記載的"……(郯)城南十里有孝婦祠墓,甚嚴整"的東海孝婦之冢嗎?剎那間,在我的腦海里突然閃現出一張畫面∶只見朝陽孝婦祠的那幾塊石銹斑駁的殘碑正靜靜地平臥在慈孝堂那巨型條石壘砌的石階旁,好像正默默地向過往的人們訴說著東海孝婦祠往日的繁盛與凄涼。此時,我不禁對那些常伴著青燈誦經的人們油然而生起了絲縷同情和敬意!

        文章來源于網絡,作者:周錦屏等編著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无码java,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网